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71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81.
大铁铝土矿床是近年来在滇东南地区新发现的大型铝土矿床,普遍伴生Fe,Ti,Ga,为低铝高铁高钛铝土矿床。文章通过ICP-MS分析测试,研究了大铁铝土矿含铝岩系微量元素的特征及成矿作用。大铁铝土矿含铝岩系Be含量(2.66×10-6)较低、Th/U值(4.83)中等、Ti含量(33 702×10~(-6))高、LREE/HREE(10.52)中等、δ(Ce)(1.55)高,说明其成矿物质来源于风化壳,后又经历了沉积作用的改造;Ga含量(29.63×10-6)高、Sr/Ba值(11.51)高、Sr含量(70×10-6)低、Ba含量(518×10~(-6))高、V/Zr值(0.97)较高、Li含量(163×10~(-6))高,总体上显示出海相沉积特征,部分样品显示出陆相沉积特征,这也预示着其成矿物来源于风化壳,局部沉积作用改造不明显,亦显示出近源沉积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铁铝土矿床含铝岩系成矿物质来源于风化壳,残积作用明显,沉积作用起到对铝土矿改造和再沉积作用;大铁铝土矿床形成于海相环境,海水对成矿物质的改造不充分,部分微量元素显示出陆相沉积的特征。  相似文献   
82.
采用Micaps资料和机载PMS实时探测资料,分析了2007年8月26日宁夏银川地区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的宏微观物理特征.结果表明,这次降水是由弱锋面云系产生的,整个云层温度在0℃以上,云中没有冰晶质粒存在,为暖云降水,而且云中的分层结构明显;降水的雨滴直径均在2~3 mm以下,降水与云中大粒子的增加有密切关系.暖性层状...  相似文献   
83.
安芳  翟亮  桑会勇  张英  周阳  袁捷 《测绘科学》2015,40(7):58-63
针对对PM2.5和与其相关的测绘成果进行的相关分析和回归模型分析相对不足的问题,该文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研究对象,在相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两种方法对石家庄市PM2.5浓度与扬尘地表、工业企业分布、地表覆盖以及道路等地理国情数据进行回归建模,并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判定系数R2得到最优建模方法及PM2.5重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关系。结果表明,该实验中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能获得较好的拟合效果,由模型可以看出扬尘地表、未利用地、人造覆盖面积与PM2.5呈正相关,是影响PM2.5的重要因素。该研究结果对于认识空气中PM2.5的来源与分布特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4.
朱家尖是普陀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东南沿海著名的海岛旅游区,其气候舒适性是影响其旅游季节的重要因素。运用定海测站30年气候统计资料,分别计算其各月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用综合气候舒适度模型对朱家尖的气候舒适性进行评价,得出,就气候舒适性而言,朱家尖一年中最适宜旅游期为4~6月和9~11月,较舒适期在12~次年3月,较不舒适期在7、8两月,不同季节有适宜开展的不同旅游活动。本研究为旅游部门景区管理和游客目的地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5.
目前,世界上比较成熟的先进土工测试仪器生产和研发机构主要在英国、美国、日本和俄罗斯等,我国相应的土工测试仪器基本上依赖进口或者委托国外研发机构开发,不仅价格昂贵,而且维修和维护均不方便.以引入三轴土样变形数字图像测量技术为牵引,研发团队从2000年开始便开展土工试验仪器设备的改进和研发工作.主要介绍近年来自主研发的一系...  相似文献   
86.
运用泥沙冲淤的二维数值模拟和半理论半经验公式,分别计算取水前后半封闭港池泥沙回淤分布和回淤量的变化。数值模拟计算得出取水前港池泥沙回淤分布较均匀,取水后港池各部区域随其水流流态而有不同的回淤率;经验公式计算表明取水后港池回淤率增加6 mm/a,取水回淤贡献率为14%。  相似文献   
87.
Using the outputs from 16 chemistry-climate models(CCMs), the trends of lower- to mid-stratospheric water vapor(WV) during the period 1980–2005 were studied. Comparisons were made between the CCM results and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 Interim Reanalysis(ERA-Interim).The results of most of the CCMs, and those based on ERA-Interim, showed the trends of lower- to mid-stratospheric WV during the period 1980–2005 to be positive, with the extent of the trend increasing with altitude. The trend of lower- to mid-stratospheric WV in the ensemble mean of the CCMs was 0.03 ppmv per decade,which was about twice as large as that based on ERA-Interim. The authors also used a state-of-the-art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to evaluate the impacts of greenhouse gas(GHG)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and ozone depletion on stratospheric WV.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reases of lower- to mid-stratospheric WV affected by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GHG and ozone changes happened mainly via warming of the tropopause and enhancement of the Brewer-Dobson circulation(BDC), with the former being the greater contributor.GHG increase led to a higher and warmer tropopause with stronger BDC, which in turn led to more WV entering the stratosphere; while ozone depletion led to a higher and cooler tropopause, which caused the decreases of lowerto mid-stratospheric WV, despite also causing stronger BDC.  相似文献   
88.
在鼓室检查中应用高分辨CT与MPR-多平面重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鼓室的多角度CT显示技术.材料与方法应用GE Prospeed FⅡ双层螺旋CT机,对6例病人鼓室进行高分辨扫描,并以多平面重组技术重建冠状位、矢状位图像,将生成的图像质量与横断位像比较.结果重建图像清晰度良好,从不同角度显示了鼓室病变的形态及邻近解剖的关系, 直观性强, 可与横断面图像相媲美.结论鼓室结构精细,应用高分辨CT扫描模式,辅以多平面重组技术可获得令临床满意的多角度图像,有利于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9.
引入温度递减率,和地表温度一起作为独立参数对加权平均温度进行拟合,并根据所建立的温度递减率模型,分析其对加权平均温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高精度的温度递减率有利于改善加权平均温度模型拟合值的分布,使其不再与地表温度呈现简单的线性关系,即使不同探空站的地表温度相同,它们计算的加权平均温度也不相同,从而提高GPS气象学中PWV的转换精度。  相似文献   
90.
CT技术在安检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阐述了CT技术检测爆炸物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当前的国际安全局势的现状,对其在爆炸物检测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现状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